-->
摩尼教-抖音百科
摩尼教(Manichaeism),又称明教、牟尼教等,是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ani)在拜火教的理论基础上,吸收了基督教、佛教等教义所创的一个世界性宗教。[2]摩尼教曾是世界上传播最广的宗教之一,西到埃及,东至中国,都分布着摩尼教的教堂。但从罗马皇帝戴克里先(GaiusAureliusValeriusDiocletianus,284-305年在位)开始,摩尼教受到迫害,最终在多种因素作用下逐渐衰落。[3] 240年,萨珊王朝沙卜尔一世继位,摩尼由印度回国觐见新王,并献上一本专为其撰写的书《沙卜拉干》,沙卜尔一世对摩尼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允许摩尼在波斯境内自由传教。巴赫拉姆一世(273年至276年在位)继承王位,在其统治的最后一年下令禁绝该教。除了纳尔西时代(293年至302年)对摩尼教徒较为宽容外,其余的萨珊君主几乎都没有给该教生机。摩尼教在波斯本土的传教事业陷入停滞,而北非和中亚等地的教团却逐渐发展起来。[1]武则天延载元年(公元694年),波斯人拂多诞持《二宗经》献于武则天,标志着摩尼教在中原地区公开建寺传教。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七月,唐玄宗曾下诏:“摩尼法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宜严加禁断。”[2]摩尼教于公元763年传入回鹘,由于受到回鹘统治者的大力扶持,发展迅猛,很快成为国教。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回鹘国破,摩尼教被迫西迁。会昌三年(公元843年),摩尼教遭唐武宗敕禁,此后该教在中原地区转入民间。[2] 摩尼教主张善与恶的二元论,认为宇宙间充满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斗争,并且有严密的教团组织和宗教制度。摩尼教在波斯被指为异端,摩尼本人获极刑而死,其信徒因而转向罗马东部、印度北部扩张影响,从4世纪至6世纪广泛流行于中亚以及地中海一带,摩尼教的经典也由古叙利亚文先后译成拉丁文、希腊文、亚美尼亚文、中古波斯文、帕提亚文、突厥文、粟特文、大夏文、回鹘文、阿拉伯文以及汉文。[2] 历史沿革
创立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