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叶大黄-抖音百科
掌叶大黄(学名:Rheum palmatum L.)为蓼科(Polygonaceae)大黄属(Rheum)植物,别名葵叶大黄、大黄[2][1]。在世界分布于英国、美国、西班牙等国家,在中国分布于甘肃、四川、青海等地,多垂直分布于海拔1300-1600米的山地、田埂、灌丛草地、河滩和山地林缘[1][3][4][5]。掌叶大黄喜干旱凉爽、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冷,怕高温,适宜在腐殖质较多、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夹砂土中生长[3]。 掌叶大黄为高大粗壮草本,高1.5-2米。根及根状茎粗壮木质,茎直立中空。叶通常成掌状半5裂,每一大裂片又分为近羽状的窄三角形小裂片,基出脉多为5条。大型圆锥花序,分枝较聚拢,密被粗糙短毛;花小, 通常为紫红 色,有时黄白色。果实矩圆状椭圆形到矩圆形,两端均下凹。种子宽卵形,棕黑色。花期6月,果期8月[1]。 掌叶大黄根状茎营养丰富,可制成甜品、果酱或西式馅饼的馅料食用[6]。并且,掌叶大黄叶形奇特、花朵艳丽,可作为观赏植物[5]。此外,据《当代药用植物典》记载,掌叶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可入药,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yū]通经的功效[7]。 典籍记载
大黄作为中药名首次出现在中国汉代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书中记载“大黄,味苦寒,无毒,主下淤血、血闭,荡涤肠胃,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历代本草多有著录。后来在中国汉代医学著作《伤寒论》中记载大黄“热积便秘,常与芒硝、枳实、厚朴同用,能攻积导滞,泻热通便。可用于胃肠实热内结,宿食积滞等”。中国元代医学著作《丹溪心法》中也有关于大黄的记载“常与牵牛子、甘遂、芫花等同用,具有行水消肿的作用。可用于阳水水肿,发热烦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等实热症状”。到现代《中国药典(2005年版)》正式收录中药大黄,并将掌叶大黄定为中药大黄的法定原植物来源种之一[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