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肌缺血-抖音百科
心血管类供血供氧不足造成的病理生理状态
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又称为心脏缺血、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心血管内心肌血流量不足引起的病理生理状态。[1]主要是因为供应心肌的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而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心肌消耗其糖原储备进行无氧代谢。[3]长期吸烟或接触二手烟、缺乏运动或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会增加该病的发生风险。[9] 1772年,英国医生威廉·赫伯 登(William Heberden)首次提出“心绞痛”一词。[10]1879年,苏格兰医生威廉·默雷尔(William Murrell)首次报告了应用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的经验,使硝酸甘油成为了有百年以上历史且现在仍在应用的药物之一。[11] 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隐匿性心脏病。[2]心肌缺血的治疗主要是改善冠脉血供和降低心肌负荷两方面原则。[12][4]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12]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等。[4]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是保护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式,也是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13]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心血管疾病报告显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的首要死因,2016年约有1790万人口死于心血管疾病。且该类疾病多发于中低收入国家。[14]中国心血管疾病的2014年数据报告显示,以心肌缺血为症状的心血管疾病为第一大死亡原因,约占每年死亡人口的40%。随着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该类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渐上升,且逐渐年轻化。[15] 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