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志丹-抖音百科
刘志丹(1903年10月4日-1936年4月14日),原名刘景桂,字子丹,陕西保安(今志丹县)人[1],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2]。 1903年10月4日,刘志丹出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在榆林中学学习期间受到共产党人魏野畴、李子洲等人的熏陶,于1924年加入了中国社会 主义青年团,一年后转为共产党员,被党组织派往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1]。1926年,刘志丹被党组织派往国民革命联军第四路军担任政治处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他被中共陕西省委派遣前往陕军新编第三旅进行兵运工作[3]。1928年5月,刘志丹与唐澍、谢子长等领导了“渭华起义”,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任军事委员会主席,起义失败后,刘志丹调任中共陕北特委军事委员会书记,从事兵运工作。“九一八”事变后,刘志丹与谢子长等人组织了西北反帝同盟军,由刘志丹担任副总指挥兼第二支队队长,部队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后,他被任命为第三支队队长。不久后刘志丹接替谢子长成为总指挥,他和谢子长领导游击队,依靠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打击了民团武装,创立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4]。 1933年8月,陕甘边红军临地总指挥部成立,刘志丹被任命为副总指挥兼参谋长,同年11月,他先后担任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的参谋长和师长,并在陕甘边特委的领导下解放了陕甘广大农村地区,开辟了以南梁为中心的新的陕甘革命根据地。1934年,刘志丹在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及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后担任军委主席,并在次年与谢子长一起统一了陕甘边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党政军的领导。之后刘志丹在“左”倾错误领导的“肃反”中被逮捕,直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陕北后才获释出狱,出狱后先后被中央任命为军委西北办事处副主任、红二十八军军长、红军北路军总指挥等职务[4]。1936年春,刘志丹率部参加东征战役,在4月14日晋西中阳三交镇(今属山西柳林)的战斗中牺牲,享年33岁[5]。 刘志丹是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主要缔造者,他在革命低潮时提出必须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与农村实行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才能使革命成功的重要思想,对革命军队建设以及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统一战线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6]。除此之外,他领导西北红军在反“围剿”中消灭了大量反动军队,有力推动了根据地的全面发展[7]。毛泽东评价刘志丹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8]。1996年,刘志丹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9]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