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子长,原名世元,又名德元,字子长,号浩如,化名秋阳,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市)人,[1][3]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4][5]
1897年1月19日,谢子长出生于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市)枣树坪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3][1]1922年,谢子长考入山西陆军学兵团,学习军事、理论和战术,1924年回安定县办民团,任团总。[2][1]同年赴天津、北京,参加反帝斗争,参加进步青年组织“共进社”。1925年,谢子长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根据党的指示回到陕北,利用民团团总身份进行革命活动。1927年初,谢子长被选为安定县地方行政会议主席团成员和农民协会促成会委员。同年10月,谢子长与唐澍等人组织领导清涧起义,他任西北革命军游击支队营长、副指挥。1928年5月,谢子长参与领导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委员兼革命军第3大队大队长。后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委员。[2] 1930年,谢子长任陕北行动委员会军事指挥部总指挥,在陕北、宁夏、甘肃等地做兵运工作。次年10月,谢子长和刘 志丹等将南梁游击队和陕北游击支队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1932年2月12日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子长任总指挥,率部转战陕甘边,创建革命根据地。1933年夏,谢子长被派往察绥抗日同盟军第18师,负责中共组织的工作,协助师长许权中指挥作战。同年11月,任中共中央北方代表派驻西北军事特派员,恢复和建立了陕北红军游击队5个支队,建立了安定、延川根据地。1934年,谢子长任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红26军42师政治委员、中共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指挥 部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围剿”。[2] 谢子长在长期征战中,多次负伤,积劳成疾,终因伤病恶化,1935年2月21日在安定县灯盏湾逝世。[2]同年,为了纪念谢子长,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将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6]1946年,瓦窑堡子长陵建成并将谢子长灵柩迁葬时,毛泽东题词“谢子长同志千古,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蒋介石”。[7]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贺龙、刘伯承、彭真等也题词纪念。[3]1954年,子长陵改名为子长烈士纪念馆。[7]2009年9月10日,谢子长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8]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