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帮又称清帮、安清帮、安清道友、清门等,是晚清民国时期三大帮会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帮会史上仅次于洪帮的第二大势力。[1][2][3][4]
青帮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目前学界一般认为其与漕运及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信奉罗教的漕运粮帮水手演化而来。咸丰三年(1853年),清政府将江浙地区的漕运改为海运,造成大量水手失业。失业水手纷纷聚集到长江下游的两淮、浙江盐区,其中的罗教水手行帮与当地的盐枭结合,形成武装贩卖私盐为主的帮会组织,从而完成了由罗教水手行帮向青帮的转化。清末民初时期,青帮与洪帮走向合流,并大量从事贩毒走私、绑架勒索等非法活动,逐渐黑社会化。[4][5][6] 青帮内部实行严格的家长制,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辈分,辈分最高的“老头子”拥有最高权威,对徒众拥有生杀大权。此外青帮还订立了一系列帮规仪式,用来约束和规范帮会成员的行为。[1][7]
北洋军阀时期,青帮沦为各类军阀争权夺利的工具;1927年,又参与“四一二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南京政府时期青帮势力进一步膨胀,军、政、工、商等界都存在青帮分子;抗战期间一部分青帮成员沦为汉奸;战后又与国民党特务勾结,对解放区进行各种破坏活动,但也有部分成员投靠共产党,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一定贡献。[8][9][10]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陆的青帮组织被彻底取缔。目前的青帮主要分布在台湾地区(部分流窜于香港和东南亚地区),并以合法社团“中华安清会”为名公开活跃,主要从事社会救助和慈善等事业。[1][11][12] 青帮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