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剑翘(1905—1979年8月27日)原名施谷兰[2],出生于安徽桐城县沙子岗。她的家人共七位,从小生长在山东济南,[4]其生父施从滨[a],母亲名为董氏,施剑翘以刺杀民国军阀孙传芳的身份闻名于世。她生长于中国旧军人家庭,对诗词歌赋颇感兴趣。1925年秋因在奉直战争其父被直系军阀孙传芳杀害示众,施谷兰由此立下刺杀孙传芳而替父报仇的志言,于后来便改名为施剑翘。[1] 在近十年的曲折和等待后,施剑翘抓住孙传芳在天津居士林听经坐拜的机会,遂使用准备好的手枪枪杀孙传芳,事后自首。此事引得时人关注,大众与媒体纷纷声援施剑翘,冯玉祥、于右任等社会上流也出面调停,如此法院对其案审判因难以定义而几经波折,终以1936年10月14日国民政府当局签署对她的特赦令而结束。[1][6]特赦后她与丈夫离婚并回到家乡,在之后的抗击日本侵略中向国军捐献飞机,积极做事并与中国共产党保持关系,参与保护投诚者刘善本的家人。[7][8][9]新中国成立后她潜居北京碧云寺做居士,在60年代被卷入动乱,后获平反,70年代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1979年8月27日在其74岁去世,火化后骨灰葬于苏州城西天灵公墓。[10][3] 施剑翘刺杀孙传芳一事引起了社会对于性别之论争、法制改革和法外正义孰轻孰重等问题的思考:近代藏书家谢其章认为这种“私人报仇泄愤”的事情不应当是“光明社会中应有的事件”;而当时社会媒体与民众同情施剑翘遭遇,皆报道或议论此为“义举”。如此现代有学者认为施剑翘事件是一场从个人家族“私仇”最后蔓延成公共性事件的典型法律案例。[11][12][13][14]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