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

中国中部山脉,重要地理分界线
秦岭(英语:Qinling Mountains[1]),又名终南山、南山[2],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中国南北分界线,一月份零度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6][7]。位于陕西南部,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04°30'-112°52',北纬32°50'-34°45',东起河南伏牛山,西至甘肃岷江,北临渭河,南界汉水,东西长逾800千米,南北宽为140-200千米,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3]。秦岭总面积6.19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5][4]
秦岭山脉是在主造山期板构造所奠定的基本构造格架基础上,由中新生代强烈陆内造山所形成的[8]。秦岭整体地势西高东低,秦岭山脉主脊海拔2000~2800米,渭河平原海拔400~700米,其渭河河床最低处海拔345米[9]。秦岭是中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并且是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交汇影响的季风边缘区,地处纬度与不同环流系统造成了秦岭南北气候有较大的差异性[10]。秦岭南坡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降水量超过800毫米。北坡自下而上有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4种气候[10]由于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11]。秦岭地区的兽类约有138种另14个亚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物种7种,二类保护物种11种。有种子植物164科1052属3839种,其物种数量在中国著名山脉中居第二,仅种子植物就有3446多种,加上蕨类、苔藓等植物,总数达4000多种。特有物种由金丝猴朱鹮华杉连香树[12][13]
秦岭是中国人类和古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秦岭见证了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兴衰荣枯,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公元前763年,秦文公迁都于雍(今陕西凤翔[14]。秦岭的自然人文景点众多,如洋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fēng]峪、大雁塔兵马俑等,相关艺术非遗文化秦腔西安鼓乐[15][16][17][18][19][20]。秦岭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包括诗文《初贬官过望秦岭》等;历史名人王维等;影视作品《大秦岭》;文学作品贾平凹秦岭记》《秦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西安鼓乐等[21][22][23][24][25][20][19]

命名

秦岭古称终南山、南山。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岭被称为昆仑,后来,又因为秦岭矗立在秦国都城之南,所以秦岭又被称作“终南山”,或者“南山”[26]。中国最早记录秦岭或“南山”的文字出现在《山海经》和《禹贡》,《山海经》中的《南山经》清楚地描述了“南山”的地理概况[2]。直到公元一世纪,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下:“秦岭,天下之大阻”这句话之后,秦岭才有了正式的文字记载[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