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事件

台湾省爆发的反国民党苛政的大规模民变事件
二·二八事件又称“二·二八大屠杀”或“二·二八起义”,是指在1947年2月27日至5月16日期间,在中国台湾各地爆发的一场旨在反对国民党当局苛政的大规模民变事件。[1][4][5][6]
国民党台湾政府在接手台湾后,弊政频现。政治上,政府施政偏颇、官纪败坏、政治歧视,多数台湾籍菁英被排拒在外;在经济上,计划经济政策造成通货膨胀经济危机,失业人口扩大,社会问题丛生;在文化上,战后台湾与中国大陆存在明显隔阂,受日本化影响的台湾人被指责是“奴化”,而被要求“中国化”。这些弊政引起了台湾民众的强烈不满。1947年2月27日晚,奉派稽查私烟的台湾省专卖局稽查人员傅学通与警察在台北市延平路天马茶房附近查缴私烟时与烟贩林江迈发生争执。争执中,稽查人员用枪管将烟贩林江迈打伤,引发了民众骚乱。台湾民众纷纷罢工、罢课、罢商,在台湾岛内进行大规模的抗议游行,并围攻台北多处官办机构以抗议陈仪政府统治。国民党宪警对游行的民众进行射击,“二·二八事件”蔓延全台。[4][7]事件发生后,以陈篡地、陈海永以及前共产党员谢雪红为代表的岛内各地民间武装组织纷纷起事,与国民党军队爆发了大规模武装冲突。在蒋介石派来的由曾厚泽领导的国民党宪兵第四团和整编21师登陆台北后,起事的民众遭到国民党军队的残酷镇压。[8]随后,国民党当局对全台湾进行了大规模的绥靖清乡行动,大量精英人士和民众被杀或被捕。[7]5月16日,新任台湾省省主席魏道明下令结束绥靖清乡,“二二八”事件以失败告终。[7]
“二·二八事件”是台湾近代史上一大重要事件,关于“二·二八事件”前后的伤亡人数,各国学者、各种资料并无统一的数字。以在事件中丧生的人数来说,各国学者给出的数字在几十人至十几万人不等。[9]不论数字为何,陈仪政府妄图靠武力镇压民众起事的行为给台湾同胞和台湾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7]

事件背景

政府弊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