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潮蟹

十足目沙蟹科下的一个属
1
2
招潮蟹是十足目沙蟹科招潮蟹属学名Uca)蟹类的统称,[2][1][3]因其会做出挥动[áo]的动作,如同在“召唤潮水”而得名,也有说法称此动作也像在拉小提琴,故又称“提琴手蟹”。[1]招潮蟹的生活节奏会随着潮水的涨落而变化,潮退而出,潮涨而归,体色也会随白天黑夜交替而变化,夜晚体色变浅,白天体色变深、更加鲜艳。[9]其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在热带地区相对集中。[6]截至2023年,在国际综合分类学信息系统(ITIS)中,招潮蟹属共有18个物种。[2]
招潮蟹为中小型蟹类,成体体长为4.5~31.5毫米[4],平均体重约为1.8g。[5]其个体颜色的变化非常丰富,并且分布在不同地区的招潮蟹种群颜色上存在差异[4]。招潮蟹具有明显的性二态性,[6]雄性招潮蟹身体及其不对称,具有一个大[áo]和一个小螯,大螯用来求偶和战斗,小螯用于进食;雌性的螯都很小,类似于雄性的小螯。[6]招潮蟹是潮间带动物,栖息地底质主要为泥沙[4],多生活在深度约为30厘米的洞穴中[10],鲜见于粘土致密的区域。[5]
招潮蟹的洞穴能让水渗入底层[11],还能够增加土壤表面积,促进土壤氧化,促进土壤、营养的垂直运输和水、气循环[9],在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1]。招潮蟹的内源性活动节律,特别是潮汐周期控制的活动节律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对涨潮规律的研究有重要作用。招潮蟹巨大的、不对称的、不成比例生长的螯也使它们成为研究异速生长的重要生物。[11]

命名

招潮蟹因为会做出挥动鳌的动作,如同在召唤潮水,被称为招潮蟹。该动作也像小提琴手在拉小提琴,故又称提琴手蟹。[1]招潮蟹属的分类学历史比较复杂,该属下的亚属、种、亚种的分类比较混乱,并且有较大分歧。可考证的最早对于招潮蟹以“Uca”进行描述的,是在1758年荷兰动物学家塞巴(Seba)所做的一幅图片中,他将其称为Cancer uca una。而后,许多学者都将这幅图片的描述作为招潮蟹命名的依据。但最早根据实际动物标本进行描述而非图画的人是法国动物学家米尔恩·爱德华兹(Milne Edwards),他将一种招潮蟹命名为Gelasimus platydactylus。在此之后的大约60年的时间里,招潮蟹属一直被称为“Gelasimus”。1897年,学术界又将其改称为“Uc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