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年

中国历法上使用的纪年方法
干支纪年,是指中国传统纪年历法,自上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期,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干支纪年”。干支纪年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进入下一年。2017年9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3661—2017〈农历的编算和颁行〉》,首次明确了农历的编排规则、计算模型和精度及表示方法等,为农历日历编算提供了科学的规范依据。[1]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符号叫地支。

内容简介

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主要用于计时。十二生肖用于记年。[2]

纪年起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