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正卯(?—公元前498年),名为卯,姓为官职“少正”,春秋末期鲁国大夫,先秦时期的法家先驱。[1][2] 少正卯在当时宣传革新主张,反对奴隶主贵族,并且吸引了许多人前去听讲,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势力,并且鼓励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其理念与儒家推崇的维护奴隶主统治相悖。公元前498年,少正卯被担任鲁国司寇的孔子杀害。[1][3] 《法家人物介绍》一书中,少正卯被评价为先秦法家的先驱者,也是当时反对儒家学说的重要代表。而《荀子·宥坐》中记载,孔子对少正卯的评价是小人。[1][4]
人物生平
少正卯名为卯,将其官职作为自己的姓,“少正”是管理商业的官。其所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和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儒家互相对立。少正卯与孔子共同在鲁国教授学生,并公开宣传其关于革新的思想主张。少正卯说服力较强,其进步思想也吸引了许多人前去听讲,还使得孔子的许多学生也多次前去听讲。少正卯通过对其主张的宣传而形成一股不小的进步社会势力,被称为“鲁之闻人”,受到了众人的欢迎。此外,少正卯还披露了奴隶制统治所存在的问题,鼓励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公元前498年,孔子担任了鲁国司寇一职并且代宰相一职,拥有宰相职权。不久后,孔子下令将少正卯杀害,并且罗列了少正卯的“五恶”:心达而险(居心阴险)、行辟而坚(行为怪诞,不接受劝告)、言伪而辩(坚持自己的谎话是事实)、记醜而博(记忆力强,学问渊博,但所知皆丑陋)、顺非而泽(将自己的错误粉饰为好事),指责其能言善辩,谋划造反等。[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