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饮篇-抖音百科
《会饮篇》(英文:Symposium)(古希腊文:Συμπόσιον),也译作《飨[xiǎng]宴篇》《饮宴篇》,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一篇对话体著作,主要内容为论美和哲学修养,以阐明真、美、善的统一。[3][2][6][7][8] “会饮”原本是指古希腊的一种庆祝礼节,通常人们在酬神仪式后会开始饮酒,《会饮篇》中所记录的这次会饮以哲学讨论代替了寻常的娱乐活动。[8]《会饮篇》所记载的会饮原本是一场虚构的对话,出场人物斐德若、泡赛尼阿斯、厄里什马克、阿里斯托芬、阿伽通、苏格拉底等人相继发表赞颂爱神爱若思[a]的讲辞,其中最主要的是苏格拉底通过女祭司蒂俄提玛发表的讲辞,讨论在获得真理的过程中知、情、意三者的关系,从而探讨真、美、善的统一,进而阐明其理念论。接着讨论爱若斯追求的对象是“美的理念”。认为它是一种统摄一切美的事物的最高美即理念。它不只是艺术作品的美,而且存在于智慧中、德行中和社会典章文物制度之中。达到这种美便处于爱情的极境、哲学的极境。指出美的认识“向上引导”上升的过程是:爱个别形体的美;得出形体美的概念;爱心灵方面的道德美、学问知识美,即真的美;爱涵盖一切的绝对美,即顿悟美的本体。认为真善美合一是最高理念。柏拉图对美本身作了进一步的描绘,指出这种美是永恒的,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绝对的;是自身存在的,单一的,不能存在于任何一个具体事物之中,因此理念和具体事物是彼此分离的;具体事物分有理念,但理念并不因此有增减。[8][10][11] 《会饮篇》被认为是柏拉图的标志性著作之一,[12]它对后世西方的神学、哲学、美学、文学、艺术理论的发展有深远影响。[8][13][14]古罗马的普鲁塔克的《七贤会饮》,佩特洛尼乌斯的《萨蒂利孔》,古希腊卢奇安的《拉皮泰人的会饮》,哲学家波爱修斯《哲学的慰藉》等著述都以不同的形式对柏拉图《会饮篇》进行了借鉴。[13][15][16][17]奥古斯丁受《会饮篇》的影响,建立起基督教哲学神学体系。[18]后世的康德、歌德、席勒、黑格尔等人都曾引用过《会饮篇》中的某些观点来丰富自己的学说。[19][20]《会饮篇》中的观点还被精神分析理论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