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绅-抖音百科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b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徙家润州无锡(今属江苏),乌程令李晤之子。唐代诗人、宰相。[3][4] 李绅六岁时丧父,由母亲卢氏教他经义,早年因身材矮小精悍得了“短李”的称号。元和元年(806年)李绅进士及第,任国子助教,后升右拾遗。早年的李绅敢于打破常规,他曾写了《乐府新题》20首送给元稹,这是第一位以“新乐府”来标注自己乐府诗的诗人。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任李绅为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zhěn]同任职于宫中,因志趣相投,当时被称为“三俊”,亦因此卷入“牛李党争”,成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长庆元年(821年)改任司勋员外郎、知制诰,次年迁中书舍人,充承旨学士。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司马。大和七年(833年)任检校左散骑常侍,兼越州刺史,充浙东观察使。开成元年(836年)初任太子宾客,后任河南尹,同年六月,任为检校户部尚书、汴州刺史等职。开成四年(839年)任宣武军节度使,加检校兵部尚书。武宗即位后,李绅于会昌元年(841年)任淮南节度使,后入京担任宰相,后被封为上柱国、赵国公。会昌四年(844年)李绅因病辞去宰相职位,再次担任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846年),李绅因病逝世,终年七 十五岁,后因“吴湘案”被追削三次官职,子孙不得仕。[3][4][6][8][9][10] 李绅在思想上推崇儒家礼义教化,淳正民风民俗。在政治上主张轻敛薄赋,去除苛政,恢复正常的赋税摇役,使得百姓发展。其作为诗人一生著有《乐府新题》20首,原作失传。现存诗歌140首,分《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收录于《全唐诗》。另有散文现存十多篇,存于《全唐文》。其创作中,近体诗紧守官韵,古体诗贴合实际,散文应用文较多。其还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首创者,早期的代表作《悯农二首》,在民间及文学史上都有一定的影响。[5][11][12][13]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