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口镇地处建瓯市东南部,距市区86公里,属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乡镇。东与古田县凤都镇接壤,南与延平区洋后镇毗邻,西与延平区南山镇交界,北与小桥镇百丈村相接。地处古田、南平、建瓯三(县)市结合部。迪口镇辖17个行政村,100个自然村,162个村民小组。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生态人文景观保护良好。 境内有风景秀丽的“蟹龙岗”风景区、保存完好的百年古廊桥、西坑游击战争遗址及福建省十大“树王”之西坑银杏王和中田福建柏。2015年,迪口镇被评为“福建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京台高速公路建(瓯)闽(候)段穿境而过,并在集镇设立互通口,迪口距建瓯41公里、福州114公里。民族以汉族为主,另有畲族等少数民族。 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37200公顷,常住人口22760人。
历史沿革
迪口具有光辉的革命历史。解放战争时期,迪口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为闽北的解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1934年,黄立贵率领工农红军闽北独立师由崇安入境,随后,曾镜冰、左丰美、陈贵芳、刘捷生、饶守坤、王助等也先后带领队伍到迪口开展革命斗争,发动群众闹革命。镇内所属的西坑村天斗自然村,上、下明洋自然村(后划归延平区南山镇),曾是闽浙赣省委机关经常活动的地方,迪口革命老区由此得名。新中国成立后,迪口曾划为建瓯 县第六区,1958年成立燎原人民公社,1961年改为迪口公社,1984年改为迪口乡,1985年被省政府定为老区贫困乡,1992年5月经民政部批准改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