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区,别名花仡佬[2],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贵阳市市辖区[6],地处黔中腹地[3]、贵阳市南[2],东邻黔南州龙里县,西接贵安新区[3]、清镇市[2],南连黔南州惠水县、长顺县,北与南明区、观山湖区接壤,总面积964.32平方千米[3]。2020年底,花溪区常住人口为966276人[16]。 花溪区,位于贵州高原中部、苗岭山系的中段[4],境内各地海拔约在1100米以上[4],是喀斯特地质地貌典型地区[2];是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境内河流分属乌江水系[17]、红柳江水系[17][18],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4][5],具有高原气候特点:冬暖夏凉、垂直气候差异明显[5]。花溪区西周至春秋时期属牂牁(zāng kē)国[13],战国时期属夜郎国[19],秦代属象郡且兰县[13][19],唐天宝三年(745年)属羁縻[mí]州矩州辖地[19],元朝分属八番宣慰司、顺元等路军民宣慰司等,清朝分属新贵县、贵筑县[13][19],民国先后为贵阳县、贵筑县辖地[19],1958年始置花溪区[13],至2023年7月,花溪区下辖4镇6乡9个街道[7],区人民政府驻花溪区明珠大道15号[12]。 花溪区,是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2019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11]“国家军民结合(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3],经济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11],第一产业以“茶、蔬、果、中药、畜”为主导产业[21],第二产业以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3]、建筑[11]、电子信息制造业[22]等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以批发业、零售业、旅游业等为主导产业,有“赵司贡茶”、花溪草莓[23]、“南极”系列全地形车[24]、国际山地运动旅游等产品[11]。2022年花溪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1.04亿元[11],位居贵阳市第三、贵州省第四[2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6583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2.6:55.0:42.4[11]。 花溪区,是连接成渝、长三角、珠三角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十字交通节点,也是入黔黄果树瀑布必经之地,距离贵阳市政治经济中心圈半小时车程[26],境内有贵昆铁路、湘黔铁路[26]、贵阳市域环城快铁[25]等铁路,以及花安高速、贵惠高速、观潭大道等公路干线[27]。花溪区被誉为“高原明珠”[2],是全国首批全域文化创新区[28],境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