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区,别名花仡佬,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贵阳市市辖区[6],地处黔中腹地、贵阳市南,东邻黔南州龙里县,西接贵安新区、清镇市,南连黔南州惠水县、长顺县,北与南明区、观山湖区接壤,总面积964.32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末,花溪区常住人口为106.59万人。[3][2] 花溪区,位于贵州高原中部、苗岭山系的中段[4],境内 各地海拔约在1100米以上[4],是喀斯特地质地貌典型地区[2];是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境内河流分属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思南以上和珠江流域红柳江水系红水河蒙江上游区[16][16][17],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4][5],具有高原气候特点:冬暖夏凉、垂直气候差异明显[5]。花溪区西周至春秋时期属牂牁(zāng kē)国[13],战国时期属夜郎国[18],秦代属象郡且兰县[13][18],唐天宝三年(745年)属羁縻[mí]州矩州辖地[18],元朝分属八番宣慰司、顺元等路军民宣慰司等,清朝分属新贵 县、贵筑县[13][18],民国先后为贵阳县、贵筑县辖地[18],1958年始置花溪区[13],截至2024年12月底,花溪区下辖9个街道、4个镇、6个乡。[7]区人民政府驻贵筑街道明珠大道192号[12]。 花溪区,是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19]、2019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11]“国家军民结合(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3],经济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11],第一产业以“茶、蔬、果、中药、畜”为主导产业[20],第二产业以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3]、建筑[11]、电子信息制造业[21]等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以批发业、零售业、旅游业等为主导产业,有“赵司贡茶”、花溪草莓[22]、“南极”系列全地形车[23]、国际山地运动旅游等产品[11]。2024年花溪区生产总值980.09亿元,同比增长6.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3485元。[10] 花溪区,是连接成渝、长三角、珠三角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十字交通节点,也是入黔黄果树瀑布必经之地,距离贵阳市政治经济中心圈半小时车程[24],境内有贵昆铁路、湘黔铁路[24]、贵阳市域环城快铁[25]等铁路,以及花安高速、贵惠高速、观潭大道等公路干线[26]。花溪区被誉为“高原明珠”[2],是全国首批全域文化创新区[27],2010年,入选贵州十大影响力风景名胜区,[3]境内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青岩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镇山村,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处、省级文保单位13处等[11],已入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8],境内有翁西关战斗遗址、青岩红军作战指挥所、青岩狮子山阻击战遗址等[29]。花溪区有花溪苗绣、布依族服饰[30]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米花古歌榜郎歌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3项[11],有青岩糕粑稀饭[30]、花溪牛肉粉、状元蹄等[31]特色美食。花溪区走出了参与《康熙字典》编纂[zuǎn]的周起渭[32]、始创颖拓艺术的姚茫父[33]、云贵两省第一位状元赵以炯[34]、贵州辛亥革命先驱平刚[35]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也与徐霞客[2]、周恩来[36]、陈毅、朱德[37]等名人结缘[38]。花溪区,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39]、2020中国最美县域[19],有青岩古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处,有天河潭景区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处以及AAA级景区5处[11]。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