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东区

新疆乌鲁木齐市下辖区
米东区,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由昌吉回族自治州原米泉市和原乌鲁木齐市东山区于2007年合并而成。该区总面积为3407.42平方千米,辖5镇2乡,8个街道,81个行政村,75个社区。截至2018年末,辖区户籍总人口27.56万人。有汉、回、哈萨克、维吾尔等32个民族,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27.61%。[2][1][9][a]
米东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境内总的地貌形态分为东南部丘陵山区、中部平原区、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三大类。[3]米东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3]西汉以前,现境是塞种、大月氏的游牧地。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设安西都护府,现境属其辖区。辽保大四年(1124年),现境亦属西辽。蒙元时期宪宗元年(1251年),在西域设别失八里行尚书省。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设置迪化直隶州,今米东区为其所辖。1921年,迪化县设乾德县佐。1928年7月24日,成立乾德县。1929年,因乾德城房屋碱蚀严重,县治迁至三道坝。1943年,乾德县归迪化专区辖。1950年3月,乾德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迪化专区管辖。1953年9月,县治由三道坝迁驻古牧地街。1954年2月10日,更名为米泉县。1955年,隶属昌吉回族自治州。1960年,米泉县改称五一公社。1964年5月,撤销五一公社,成立米泉镇。1996年12月30日,米泉县设市。198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东山区。2007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米泉市和东山区,成立米东新区,后改为米东区。[2]
2021年,米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5.23亿元,同比增长5.8%。[a][5]米东区作为首府北大门,紧邻地窝堡国际机场和高铁站,区内有乌准铁路和2个火车站,河滩快速、吐乌大高速、乌奎高速、东二环高架路、绕城高速、京新高速(G7)等高等级公路与多级道路网络无缝连接、覆盖全区。[1]
2020年3月12日,在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开展的“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活动中,米东区入选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10]

地名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