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浩森

中国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
曹浩森(1884年—1952年2月5日),名明魏,字浩森,号浩笙,别名继善,以字行。江西省南康府人,中华民国江西省政府主席,陆军上将。[1][2][3]
曹浩森原习旧学,后就读于江西陆军小学堂、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堂。1909年,赴日本东京振武学校留学,在日期间加入了同盟会。1911年回国,历经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被迫流亡日本,受孙中山委托前往南洋,在新加坡等地进行民主革命活动。1915年袁世凯称帝,曹浩森加入了李烈钧护国军,战争结束后带兵驻扎于南雄。之后孙中山成立了广州军政府,曹浩森担任广州警备军总参谋部参谋,后被派遣至日本陆军大学深造,但在北洋军阀政府的阻挠下未能入学。于是回国担任孙中山侍卫副官并在不久后进入日本陆军大学就读。1925年孙中山逝世,曹浩森在李烈钧的推荐下被冯玉祥任用。1926年3月,西方列强趁冯玉祥前往苏联考察时策动“讨赤盟军”发起进攻。冯玉祥部队在曹浩森的指挥下固守南口三月。9月上旬,冯玉祥回国并与于右任等组织国民军联军,曹浩森被任命为总司令部副总参谋长,率部转战河北山东河南等地。1927年,冯玉祥部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曹浩森为总参谋长。[1][2][3]
1929年蒋冯交恶,曹浩森选择投靠蒋介石并受到重用,历任豫鄂赣三省总司令参谋长、军政部代理部务兼代军事委员会第二厅主任、军政部政务次长等职,被选为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党“五大”代表以及国民党大会军人代表。1941年,曹浩森接替熊式辉成为了江西政府主席,任期五年。后于1946年7月离开南昌,同年年底在南京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并担任东南行政指挥部副主任等职位,不久后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1949年,曹浩森前往台湾。1952年,曹浩森患胃癌台北去世,终年68岁。[1][2][3]
曹浩森为官清廉,其在江西执政期间被时人称为“文王政治”,留下了清廉美名。在其指挥下进行的南口大战钳制了北洋军阀兵力,帮助了北伐国民革命军[1][2][3][4]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