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岛海战-抖音百科
皮岛海战是指1631年崇祯四年六月,明朝在皮岛(位于辽东半岛与朝鲜交界)的战役,明军大败后金军。1637年,清朝与朝鲜王朝联合攻打明朝在朝鲜的据点皮岛(朝鲜称椵岛),这次战役以清鲜联军获胜、明军战败告终,明朝东江镇名存实亡,清朝解决了一大隐患。 背景
崇祯三年(1630年)明将刘兴治杀皮岛总兵陈继盛,割据皮岛,并通款后金大汗皇太极。明朝闻变,派副总兵周文郁等安抚。刘兴治接受安抚,叛乱渐息。但是,刘兴治的叛变活动并没有停止,他伙同参将李登科、游击崔耀祖、都司马良、李世安、郭天盛、守备王才、王成功等人签署了一份“盟誓”书,秘密送到皇太极手中。次年即崇祯四年(1631年)三月,皮岛发生兵变,刘兴治被杀。有从皮岛逃至沈阳的女真人向皇太极报告说:“兴治被杀,岛中未定,若于此时以一支兵袭岛,则可全利也。”由此,后金首次发动征皮岛之役。 经过
崇祯四年(1631年)五月二十七日,皇太极任命总兵楞额礼为右翼主帅,喀克笃礼为左翼主帅,率骑兵千五百人,步兵四千五百人,征南海岛(皮岛)。后金军经边镇义州,进入朝鲜境内,直取宣川。六月四日,由宣川分兵四路:一路入蛇浦,一路陈于身弥岛浦口,一路陈于郭山宣沙浦,一路奔嘉定。据朝鲜将领林庆业观察,合四路后金兵“步骑数万,凭陵冲突,遽[jù]塞沿路”。以上后金所占四处,都在皮岛(椴[duàn]岛)东北至东面的沿海一线,从陆上形成了对皮岛的半包围形势。后金攻打皮岛,首先要解决战船问题。它向以骑兵为主,既不会造船,也没有善于操舟的水手。但是朝鲜国王李倧见到满达尔汉、董纳密带去索船的信以后,召集廷臣多次讨论,决定拒绝借船给后金,明确表示:“明国犹吾父也,抚我二百余年,今征我父之国,岂可相助以船?船殆[dài]不可借也!”满达尔汉与董纳密无可奈何,两手 空空回国。后金借不到船,已从海上搜索到十一条船,把部队运到靠近皮岛的身弥、宣沙等小岛。另在宣川“砍木造船”,做攻皮岛的准备。同时,沿海岸线筑墙,作为进攻的防御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