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范

三国时期曹魏官员
[huán](?—公元249年),字元则,沛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文学家、画家。[1][2]
建安末,桓范进入丞相府,担任曹操幕僚[3]延康中,桓范升任羽林左监,因其文采出众,魏文帝曹丕任命桓范与王象一起编[zuǎn]皇览》。魏明帝曹叡[cáo ruì]时期,桓范升任尚书,不久升任征虏将军、东中郎将兖州[yǎn zhōu]刺史、使持节都督青、徐诸军事。正始中魏少帝曹芳在位时,任命桓范担任大司农,辅佐大将军曹爽。桓范在曹爽的幕僚之中深受重用,因其屡次为曹爽出谋划策,被称为“智囊”。[4]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曹爽与群臣陪同魏少帝曹芳前去拜[]高平陵,辅政大臣司马懿借机发动政变。司马懿想要争取桓范进入自己的阵营,但是桓范不同意,后突围出城,投奔曹爽,建议曹爽、曹芳迁都许昌对抗司马懿,但是并未被采纳。桓范随同曹爽、曹芳回到洛阳后,被司马懿诛杀,夷灭三族。[5]
桓范著有《世要论》十二卷,或称《桓范新书》《桓公世论》,《群书治要》载有十四篇,《全三国文》辑为一卷。《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文集二卷。今存《[yǎn]州刺史谢表》《荐管宁表》《荐徐宣》《陈兵事》《与管宁书》等文,载《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北堂书钞》等书。[1][6]唐朝画家张彦远曾评价桓范的画作是属于最值钱之列的。[7]宋朝文学家苏轼则评价桓范作为智囊,却辅佐曹爽这种没有远见的人,也不见得聪明。[8]

人物生平

初入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