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甲午沉舰遗址

位于威海湾原北洋海军基地附近的遗址
威海甲午沉舰遗址指的是位于威海湾原北洋海军基地附近的甲午战争中的战舰沉没遗址,[1]当前发现了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定远靖远、来远等战舰,取得了重要收获。[2]
威海湾内的甲午沉舰遗址水深6-10米,遗址分布面积850~2100平方米不等,埋于海泥下0.5~3米,均未发现完整舰体,仅存的遗物呈散落分布状态。发掘出水遗物包括船体构件、船员生活物品和武器弹药等,结合遗物种类能判断原舰体的[shǒu][zhōng][wěi]部等位置。[1]
2023年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通报了威海甲午沉舰遗址重要考古成果。[3]

历史背景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旅顺失守后,清政府一面派遣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湖南巡抚部友为全权大臣,赴日求和,一面加强山海关天津一线的防御。[4]与此同时,日军则将进攻的重点转向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威海卫位于山东半岛顶端北侧,港湾南北两岸设有十余座炮台。港口有刘公岛日岛、黄岛横列湾内,岛上还设有炮台多座,正面防御强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