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远号

德国伏尔铿造船厂研发的军舰
来远号是1887年清政府向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订购的装甲巡洋舰,隶属北洋海军。其是经远舰姊妹舰,同年12月加入北洋海军。[2][1]
“来远”号装甲巡洋舰是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建造的,与同级姊妹舰“经远”造价共计174万两白银。[3]且其是北洋海军巡洋舰中的骨干生力军,样式较新,但是在订造的时候,因为受经费的制约,这批军舰的体量设定偏小,以至于舰上装备的10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数量过少,总体火力单薄。[4]1894 年至1895年甲午战争中,“来远”舰参加了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1][2]而后在1895年2月甲午海战中,日军鱼雷艇袭击威海湾内的北洋海军舰只,来远舰中雷,倾覆,并沉没于刘公岛石码头南侧海域,造成30名船员英勇牺牲。[2][1]
2023年8月25日,来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启动仪式在山东威海刘公岛举行。[5]同年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发布水下考古成果,在山东威海甲午沉舰遗址,陆续发现定远靖远、来远三艘沉船。[6]甲午沉舰考古系列工作总结了一套实用可行的近现代沉舰考古和保护方法,填补了中国海域近现代沉舰考古的空白。”专家指出,此系列水下考古成果对于推进甲午战争研究以及沉舰遗址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生动的实物教材。[7]

研制背景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11月(中法战争刚刚结束),北洋大臣李鸿章通过中国驻德国公使许景澄向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订造此二舰 ,派曾宗瀛、裘国安、黄戴监造。这次订购在英德两国海军部之间引起一场技术上的激烈争论,这次论争引起德国首相俾斯麦(Bismarck)关注。他指示伏尔锵船厂:“卓越地和准时地执行中国这一次订货具有重大的意义。”该型舰原定用于台、澎防务,后因中法关系缓和,清政府为加快北洋海军建军考虑,改留用于北洋水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