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德·波伏娃(法语:Simone de Beauvoir,1908年1月9日-1986年4月14日,下文统称波伏娃)[4][3],原名西蒙娜·露西·欧内斯汀·玛丽·伯特兰·德·波伏娃(法语:Simone Lucie Ernestine Marie Bertrand de Beauvoir)[5],出生于法国巴黎,毕业于索邦大学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波伏娃是法国作家、存在主义和女性主义哲学家,是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20世纪思想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其代表作《第二性》(The Second Sex,1949年)被誉为西方女性主义的“圣经”。[4][7][5]
1908年1月9日,波伏娃诞生于法国巴黎一个保守而富裕的小资产阶级家庭,5岁半进入了一所天主教的私立学校学习,9岁那年,波伏娃结识了同学伊丽莎白·拉库万(Élisabeth Lacoin[8]),与她成为几乎一生的好友。[4][2][9]1926年到1928年间,为了进入当时不对女性开放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波伏娃在索邦大学先后拿到了哲学史、哲学概论、希腊语、道德和心理学的高等教育资格证,最终获得了索邦大学的哲学文凭,成功在1929年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参加国家哲学教师资格考试。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波伏娃结识了自己一生的伴侣让-保罗·萨特(Jean Paul Sartre,1905年6月21日-1980年4月15日)。[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