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坡兵变

公元756年发生在马嵬坡的历史事件
马嵬[wéi]坡兵变(天宝十五载六月十四日:756年7月15日)又名马嵬驿兵变,是安史之乱后,以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为首的禁军,在唐玄宗李隆基出逃长安的途中,要求处死宰相杨国忠杨贵妃而发起的一场兵变事件,发生于马嵬坡(今陕西省兴平市西)。[1][2]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起兵反叛,借口讨伐逆臣杨国忠,举兵直攻京城(史称安史之乱)。大军势如破竹,于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攻破长安门户潼关(今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李隆基听从宰相杨国忠的建议,逃往蜀中(今四川)。同年六月十三日,李隆基带上杨贵妃姐妹和一些皇子公主以及亲信杨国忠等人,在陈玄礼所率禁军的护送下,暗中逃出长安。途中经过的城池,官吏和百姓全部逃跑,无人接待,李隆基及王公贵族和随从官员们都有人献上饭食,将士们只能忍饥挨饿。十四日,一行人抵达马嵬坡,军队发生兵变,他们认为祸乱都是由杨国忠引起,怒杀杨国忠,又包围驿站,陈玄礼提出要李隆基赐死杨贵妃。李隆基在亲信宦官高力士的劝解下,同意将其赐死,并把杨贵妃的尸首示众。陈玄礼等人确定杨贵妃已死,向李隆基谢罪,马嵬坡兵变至此结束。[1][2]
马嵬坡兵变标志着唐玄宗统治时代的结束,唐肃宗新时代的开始。它直接导致以杨国忠为首的外戚势力覆灭,李隆基政权也遭受重大挫折,在唐朝政治史上有重要意义。[3]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曾为马嵬坡兵变赋诗一首《北征》,夸赞发动兵变的陈玄礼的忠烈,认为没有他的功绩,就不会有后来李亨灵武称帝,复兴唐朝的伟绩。[4]

事件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唐玄宗李隆基任用李林甫为相,李林甫独揽朝政,堵塞言路,大肆打压异己,朝政日益败坏。兼之李隆基纳儿媳杨玉环为妃,封其为杨贵妃,饮酒作乐,荒废朝纲,唐朝政治越加腐败。天宝三年(744年),安禄山担任范阳节度,贿赂重臣,李林甫也为其美言,李隆基越发看重安禄山。后来安禄山又请求作为杨贵妃的养子,李隆基还让他与杨家兄妹结为兄弟姐妹。李隆基对安禄山十分信重,往后朝臣杨国忠、太子李亨多次上谏安禄山有谋反之心,李隆基从不放在心上。[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