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家垴战斗

1940年在山西省展开的战役
关家[nǎo]战斗,是指1940年10月30日至10月31日中日发生在山西省武乡县蟠龙镇关家垴村的战斗,[3]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第三阶段的一场战斗。[5]
在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前两个阶段的胜利后,日军进行大规模的报复“扫荡”,抗日根据地军民进入反“扫荡”第三阶段。日军在1940年10月6日发动的对八路军总部所在的太行根据地“扫荡”失败后,于10月20日对太行区发动第二次“扫荡”。日军冈崎支队在八路军一系列打击下,被围困在关家垴。10月30日,八路军发起对关家垴的攻击,经过惨烈战斗,于10月31日16时战斗结束。八路军歼灭日军500余人,但也付出了伤亡600余人的代价(另有说法伤亡人数在3000人左右)。[6][7][2]
关家垴战斗是百团大战中一次最大的进攻性战役,给了日军以巨大的打击,迫使日寇于1940年11月2日提前结束了“毁灭战”。[2]

战斗背景

1939年冬,侵华日军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隔绝八路军总部、第129师活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与晋察冀边区的联系,并以此为依托进攻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总部形势艰难的情况下做出了在华北敌后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的决定。[8]1940年8月20日夜,华北各地的八路军(除115师和山东纵队外)按照八路军总部的统一部署,在华北日军控制的各主要交通线发起了规模空前的百团大战。在百团大战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中,八路军狠狠地打击了日军,使日军深感八路军对其威胁的严重性。日军为消除威胁,巩固华北占领区,遂调动兵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进行疯狂的报复性“扫荡”。10月19日,八路军总部向晋察冀军区、第120、129师等部队正式下达了反“扫荡”作战的命令,百团大战转入粉碎敌“扫荡”的第三阶段。[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