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第129师

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之一
八路军第129师,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之一,是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4、第31军和陕北红军第29、第30军和独立第1至第4团以及第15军团的骑兵团等编成。刘伯承任师长,徐向前任副师长,倪志亮任参谋长,张浩任政训处主任(1938年1月5日,邓小平接替病重的张浩任129师政委),宋任穷任副主任。下辖第385、 第386旅及教导团和特务、工兵、炮兵、辎重、骑兵等营。第385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下辖第769、第770团。第386旅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下辖第771、第772团。[1]
1937年8月25日,八路军第129师由红四方面军和陕北红二十九军、三十军、独立一至四团合编而成,9月30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三八五旅旅部及七七0团留守陕甘宁。10月,张浩任政委。年底,全师越过正太路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张浩调延安,师政委由邓小平接任。4月,陈再道、宋任穷等率部开辟冀南。[2]1938年2至3月,第129师在正太铁路和邯(郸)长(治)公路沿线展开交通破击战和伏击战,先后取得了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的胜利。4月,参加粉碎日军3万余人对晋东南地区的九路围攻,巩固和扩大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成立了晋冀豫军区。[3]从1939年冬开始,第129师先后进行了邯(郸)长(治)公路及平汉铁路的破击战。1940年5至6月间又发起白晋铁路和武(安)涉(县)公路破击战。8至12月参加百团大战。1941年起,华北敌后抗战进入严重困难阶段。为适应斗争的需要,第129师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采取以武装斗争为核心的全面对敌斗争方针,大力组织游击集团,加强边沿区的对敌斗争,开辟了太岳以南的新区。1943年10月,第129师机关与八路军总部机关合并(第129师番号仍保留),太行、太岳、冀南和冀鲁豫军区统由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1944年,第129师一面继续深入开展整风、生产和练兵运动,一面积极打击敌人,进一步恢复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1945年春、夏,第129师各部队开展大规模的攻势作战,自8月11日开始,参加全面反攻,解放大片国土,使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边4区连成一片。[3]1946年6月底,以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的第3、第6、第7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主力一部,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改称“中原野战军”,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编为第二野战军。[4]
抗战时期,129师先后开创了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8年中,歼灭日伪42万余人,部队发展到30万人。[2]

发展历史

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