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甘露是蒙山绿茶代表,始创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成茶紧卷多毫,色润嫩绿,汤碧微黄,清澈明亮;香气浓郁,芬芳绵长,滋味醇厚,鲜爽回甜;是近代名茶烘炒结合、形质统一的典范,是中国名茶中的极品。[1]
蒙顶甘露对原料与采摘的要求极高,须在谷雨与清明之间采摘名山本地群体品种,选出一芽一叶初展的标准鲜叶。传统制作技艺以“红锅杀青、先高后低、三炒三揉 ”为核心,共14道工序。杀青锅温为140~160℃,投叶量约0.4公斤,炒至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匀称、茶香显露,含水量减至60%左右时出锅。整个做茶过程中须徒手操作,须专门配备火丹师,负责控制锅温,与制茶师配合默契。[2] 蒙山茶主要产于蒙山山顶,故被称做“蒙顶茶”。[3]蒙顶甘露是国内最早出现的卷曲(揉捻)形名优绿茶,被誉为“人间甘露”,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4]为中国十大名茶、中国顶级名优绿茶、卷曲型绿茶的代表。[5]2017年,包括蒙顶甘露在内的“蒙顶山茶”区域公用品牌被农业部评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以蒙顶甘露为主要内涵的蒙顶山茶文化系统入选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1年,以蒙顶甘露等为核心的“蒙山茶(绿茶)传统制作技艺”列入国务院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4]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