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沙漠

澳大利亚西北部的荒漠
大沙沙漠(英文名:Great Sandy Desert),位于澳大利亚西部,金伯利高原(Kimberley Plat)以南、皮尔巴拉地区(Pilbara region)以东,一直延伸到北部地方边界以东。[6]大沙沙漠的面积约为41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是沙丘,只有中部地区有岩石裸露。大沙沙漠是澳大利亚(Australia)西澳大利亚州北部的荒漠地带,西起印度洋(Indian Ocean)岸边绵延80英里的滩涂,向东穿越北部地区,直至庆伯利丘陵(Kimberley hills)的边缘。大沙沙漠的最南边与南回归线和吉布森沙漠(Gibson desert)相连。[7]
大沙沙漠位于南回归线穿越的区域,气候干燥,降水量稀少,蒸发强烈,土地严重缺水,自然植被难以生长,形成了沙漠的景观。[8]地势高低落差大,山脉的遮挡使得气流无法带来足够的湿度,同时地表水也难以聚集,导致水资源更加稀缺。[3]沙子是由风化后的石头矿物质经过漫长的时间累积而成,成分比较单一,容易形成沙漠。过度的放牧、过度的采伐树木等活动都会破坏生态平衡,从而导致沙漠化的加剧。[9]大沙沙漠的气候具有典型的沙漠气候的特征,这里年降水量非常少,甚至有些地方几乎没有降水。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低,气候非常干燥。缺乏植被覆盖和水分蒸发,地表温度非常高,白天可达到122华氏度。[10]等到了晚上,由于缺乏云层等遮挡,热量容易散失,昼夜温差往往很大。植被的缺乏,大沙沙漠是一个风沙活动频繁的地区,极容易形成大面积的风沙暴。[4]大沙沙漠的植被稀疏,仅有少量植物集中在绿洲和河谷地带。这些植物适应了干旱的环境,通常具有较深的根系和较低的水分需求。大沙沙漠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拥有煤、铁矿石、铅、锌、铜等重要矿产资源,其中煤炭资源尤为丰富,探明储量达到656亿吨,主要分布在沙漠的中部和西部。[4]此外,大沙沙漠还拥有一些金矿铝土矿资源,储量分别达到一定规模。[11]
大沙沙漠的人口密度极低,只有25万人口,每平方千米的人口密度不到0.4人。该地区的农牧业以小麦和养羊为主,农业人口占全国的6%,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其中有一半种植小麦,天然牧场占全国面积的55%。[12]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其次是大麦、燕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甘蔗,最后是亚热带水果。[9]大沙沙漠的景观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浩瀚的沙丘、草地、盐沼等自然景观,以及长达1600千米的牲口道,这些景观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13][14]1873年4月,彼得·沃伯顿(Peter Wopperton)成为第一个成功穿越大沙沙漠的欧洲人。[15]

命名

大沙沙漠的命名是根据地形地势的特点所决定的。大沙沙漠的地形地势特点非常明显,沙丘起伏,沙丘群连绵不断,形成了独特的沙漠景观。[15]这些沙丘的高度和大小因地形和气候条件而异,有些沙丘可能高达几十米,而另一些可能只有几米高。1845年,英国人约翰·麦克道尔(John McDowell)率领探险队从阿德莱德(Adelaide)出发,到达大沙沙漠后他发现这里气候干燥,寸草不生,沙丘连绵所以称此地为大沙沙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