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遗址

江苏姜堰市的遗址
天目山遗址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北部,新通扬运河与姜溱河的交汇处,占地总面积3.4万平方米。这座西周时期的古城址形成期距今约3100年。城址分为内城和外城,外城的外侧有环城河道。遗址内发掘出台基、房址、墓葬等遗迹,出土有陶器、铜器、石器、骨器、蚌器、牙器等质地的器物,以及鹿骨、獐骨、犬骨、鱼骨、鳖骨等遗物。天目山遗址是江苏省首次在长江以北发掘的商周古城址,也是江淮地区所发现的最早城址遗迹。遗址对研究江淮地区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价值。[2]
2006年5月25日,天目山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历史沿革

1975年和1983年,考古专家先后在遗址东北角等处进行考古发掘,除发现商周遗物外,还出土大量汉代文物,有汉代绳文墓砖和汉代陶壶、铜镜、五铢、大泉五十等文物。此外,在汉文化层叠压的下边,还发现有许多几何纹陶器残片、玉器残片、龙背铜削、铜箭全镞、灰陶豆等物。在此文化层上,还发现先民食用后残余的麋鹿骨、角和家猪牙齿的化石。[4]
2000年至2003年,江苏省考古专家对天目山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考古工作初步表明,古城遗址依天目山地形而建,呈东西较长、南北较短的椭圆形,面积约2.5万平方米,设外城和内城。外城呈长方形,面积约2.3万平方米,四周是南北约200米、东西约170米的护城河道。外城里包着一座内城,其东西约70米、南北约55米,面积约3800平方米。内城规模正好与明万历《泰州志》所载的城郭规模相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