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贡-抖音百科
祁贡,生于1777年,卒于1844年,字竹轩,别署宗庵、寄庵,籍贯为山西上党之高平。他自嘉庆元年(1798)二十岁起,便已金榜题名成进士,步入仕途,历任刑部要职如主事,后转任河南粮盐道、浙江按察使、贵州布政使等,逐步晋升至刑部右侍郎及广西巡抚之高位。道光十三年(1833),祁贡被任命为广东巡抚,显示其政治生涯中的重要一步。至道光十五年,他更兼理两广总督之职,政务繁忙,责任重大。道光十八年,祁贡调任刑部尚书,掌管国家司法大权。道光二十一年(1841),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英军侵扰广州,朝廷紧急调派祁贡前往广东,专责督办粮 饷事宜,以稳固前线供给,并辅佐奕山将军应对战局。随后,因局势变化,祁贡接替琦善,出任两广总督,肩负起抗击外侮、保卫疆土的重任。[1] 祁贡为抵御外侮,积极筹备海防事宜,他亲自督工备料,精心规划并建造炮台,同时下令铸造铁炮以增强防御力量。在铸造过程中,他不仅严格把关质量,还亲自监督每一道工序,确保火炮的坚固与精准。新炮制成后,祁贡亲自进行试射检验。这些立下赫赫战功的铸铁火炮,炮身上铸刻的“新式炮重伍千斤,道光二十二年二月两广总督祁贡、炮匠李陈霍铸”。[2] 人物背景
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当祁贡被任命为广东巡抚之际,两广总督一职正由卢坤担任。 抵达广州后,祁贡发现当地社会精英,包括顺德知名人士何太青、粤秀书院监院吴兰修,以及时任广东按察使的许乃济,正围绕鸦片贸易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他们不约而同地倾向于弛禁的观点。他们认为:“纹银外流以换取鸦片之数量难以估量,唯有废除现行禁令,允许民间自行种植罂粟。一旦国内产量大增,鸦片价格自然下降,消费更为普及,外国鸦片贩子无利可图,自会减少甚至停止输入。届时,若仍有外国船只到来,我们可彻底放宽关禁,但对其征收重税,强制商人以货物交换,严禁直接使用白银购买,并严厉惩处此类行为。不出二十年,鸦片问题将不治而愈,此实乃关乎国家利弊之关键所在。”①祁贡与卢坤对此议论深表赞同,然碍于时局,未敢公开声援,而是巧妙地将这些见解汇总成《粤士私议》,上呈道光帝审阅,遗憾的是,这份奏章当时并未引起道光帝的特别关注。 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