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法勤工俭学会

留法勤工俭学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曾向中国大量招募华工。1915年蔡元培吴玉章等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以“勤于作工,俭以求学”为目的,号召青年去法国半工半读,并成立法华教育会主其事。

学会的创办

1917年吴玉章从法国回到北京,发动和组织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毛泽东、蔡和森等领导的新民学会也动员湖南青年参加,人数最多时达1700余人。先后到法国勤工俭学的有蔡和森、周恩来、赵世炎、李富春、聂荣臻、王若飞徐特立陈延年陈乔年、邓小平、陈毅、蔡畅、李维汉、刘伯坚、傅钟、李大章等。1921年,留法勤工俭学的周恩来、赵世炎、王若飞等发起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旅欧学生和工人中积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

代表人物

从1915年开始,中国知识界的李石曾(1881~1973,1902年留法)、蔡元培(1868~1940,1907年留德)、吴稚晖(1865~1953,1901年留日)、汪精卫(1883~1944,1903年留日)等人激奋于振兴中国的科学技术,鼓励青年向西方学习,提倡“勤以做工,俭以求学”,发起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在里昂北京等地设立分会,招寻自愿赴法求学的青年。在河北高阳县办“留法工艺学校”,为贫寒子弟留法做准备。李石曾还组建“法华教育会”,与法社会各界建立联系,为留法创造半工半读条件。从1919年3月到1920年底,中国先后有17批学生赴法,总数达1600多人。通过勤工俭学,他们对西方社会先进的科学技术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中国社会的落后、愚昧状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变革中国社会的愿望更加强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