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眼花翎-抖音百科
三眼花翎是清代官员、贵族的一种冠饰,是花翎中孔雀羽尾端为三眼者。最初依例只有贵族中贝子所戴,乾隆时期曾特赐郡王、亲王,后来沿用为例。[1] 历史沿革
三眼花翎的前尘旧事可以追溯到明 朝,当时都督江彬等人在白红笠上缀以靛染天鹅翎,作为贵饰。清代福格《听雨丛谈》和陆心源《翎顶考》中都提到了孔雀翎的起源。在等级森严的清王朝,花翎是一种“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非一般官员所能戴用。花翎 本身有三眼、双眼、单眼之分,翎眼的多寡反映了严格的等级差别。按照《清史稿·礼志》和《清会典事例·礼部·冠服》的记载,皇室成员中爵位低于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驸,有资格享戴三眼花翎;清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贵族,还有和硕额驸,戴双眼孔雀翎;五品以上,在皇宫服务的内大臣,前锋、护军各统领、参领,戴单眼孔雀翎。到了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恭修玉牒告成,定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