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属

无尾目蟾蜍科动物
蟾蜍属(Bufo)隶属于无尾目蟾蜍科。截至2023年,国际综合分类学信息系统(ITIS)收录的蟾蜍属下共有17个物种。[2]蟾蜍身体粗壮,腿短。[5]该属动物的体型是蟾蜍科中较大的,最大的个体体长可达250毫米。皮肤粗糙,上面分布有大小不一的[luǒ]疣,耳后腺大。[3]受刺激时,会分泌乳白色毒液[5]蟾蜍瞳孔水平,舌头呈椭圆形或者梨形,后端没有缺刻。蟾蜍指、趾末端正常或略有膨大;除了个别物种以外,大部分物种指间无蹼;趾间蹼也存在明显的物种差异。[3]
蟾蜍属动物分布广泛,在世界各地几乎都有分布。[3][4]蟾蜍一般为陆栖,[3]生活在靠近水源的森林、草地、灌木丛及湿地系统中,蝌蚪在溪流和河流中生活。[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自2009年以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了蟾蜍属大部分物种的种群现状,随着栖息地的持续减少和退化,除了少数物种数量稳定以外,大部分蟾蜍属动物数量呈下降趋势。多个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8种,近危(NT)2种,易危(VU)1种,濒危(EN)2种,极危(CR)2种。[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021年,史氏蟾蜍无棘溪蟾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2]
蟾蜍属动物可以捕食害虫,对农林业有益;[3]人工养殖的蟾蜍属动物可以作为实验材料研究病理生理学、药物作用;[23][24]对于蟾蜍属动物的历史记录有助于研究历史文化;[25]蟾蜍还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经济动物,其全身是宝。[26]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