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抖音百科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The Secondary School Affiliated to Beijing Dance Academy)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中等舞蹈学校,始建于1954年9月,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万寿寺路1号,现任校长为白涛,党总支书记为宋海芳[a]。[1][2]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前身为北京舞蹈学校,[1]1955年,学校代表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的比赛,由贾作光编导的《鄂尔多斯》获得第一枚国际金质奖章。1959年,其推出第一部自编自演的民族舞剧《鱼美人》,标志着中国民族舞剧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3]次年,北京舞蹈学校推出第一批教材。1978年,北京舞蹈学校改制成北京舞蹈学院,原中专时期的民族舞专业科和芭蕾舞专业科继续保留。1987年,中专部门与大学各系分开,成立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于1994年开设国际标准舞表演专业,1998年开设歌舞表演专业,2010年又开设音乐舞蹈综合专业,逐步形成结构完整,专业设置齐全的中等职业舞蹈教育模式。[3]2013年,其舞蹈表演专业(芭蕾舞表演方向、中国舞表演方向)被评为“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示范专业”。[4]2019年5月,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举办“纪念中国与匈牙利建交70周年舞蹈交流会”。[5]2023年7月,其官方公众号推出《家校共育》栏目。[6]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隶属于北京舞蹈学院,与学院共享教学硬件设施与资源,学院占地面积56822.5平方米,全院总建筑面积120962.4平方米。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在校生811人,在编教职工124人。[b][4]1993年,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被文化部、教育部联合评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3]2021年,其被国家体育总局授 予“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7][1] 历史沿革
1954年2月,在新中国党和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东城区香饵胡同一个四合院里,新中国舞蹈教育的第一批教员在这里接受苏联专家的系统训练,从此拉开中国舞蹈教育的序幕。同年9月6日,北京舞蹈学校[c]在白家庄举行了建校典礼,时任文化部部长的茅盾为学校剪彩。同月,北京舞蹈学校录取第一批学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