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涤生

中国整复外科创始人
张涤生(1916年6月12日-2015年8月19日),江苏无锡人,医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一级教授,被誉为中国整复外科之父。1941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张涤生在整复外科事业的开创和发展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打破了传统的医疗观点,将整形外科更名为“整复外科”,扩大了医治范围。 1964年,张涤生首创远红外线烘绑疗法。1966年,他成功完成了中国首例断指再植手术。1976年,他完成了中国首例颅面外科手术。1986年,他应用微波改进型代替远红外线。1982年,他完成了世界首例一次性阴茎再造手术。1996年,他完成了中国第一例胸壁修复手术。同年,张涤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他出版了中国首部颅面外科学专著。 张涤生曾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院长、整复外科主任、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等职务。他还曾担任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主任委员、第十届国际显微外科学会会议主席、第三届世界美容外科学术会议主席、第三届亚太颅面外科会议主席等。 张涤生在20世纪60年代在国内首先开展显微外科动物实验。他创制了治疗肢体淋巴水肿的烘疗机。在70年代,他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在国内外首创了前臂皮瓣一期再造阴茎手术。他还开展了游离肠段移植再造食管、大网膜游离移植治疗颅骨暴露等手术。此外,张涤生还首创了颅面畸形外科、胸骨裂心脏外露等手术。[1][2][3]

人物生平

1916年(中华民国五年)6月12日,祖籍无锡的张涤生在吉林长春市诞生。
张涤生
1920年(中华民国九年),4岁的张涤生进私塾读书,背会了四书五经,7岁进入无锡崇安寺小学接受新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