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鹑属

脊索动物门扇尾亚纲的属
山鹑属(学名:Perdix):山鹑较石鹑体大,嘴和脚较强健。欧洲典型的山鹑是灰山鹑,体长约30厘米,重可达333克。脸和尾淡红色,胸灰色,两[xié]具横斑,腹部有深色"U"形斑;雌雄相似。斑翅山鹑体长250-310毫米,是体形略小的灰褐色鹑类。栖息于低山丘陵、山脚平原和高山等各类生境。主要以草本植物和灌木的嫩枝、嫩叶、芽、花、果实、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谷物等农作物。每窝产10-25枚卵,产于庄稼地或篱[]上由草构成的杯形巢中;雄性灰山鹑分布于整个不列颠群岛,并跨越欧洲(主要在农田)直到里海地区。山鹑属是由法国动物学家马蒂兰·雅克·布里松在1760年引入的,灰[zhè]鸪(Perdix perdix)是其模式种。属名“Perdix”源自拉丁语,意为“鹧鸪”,而鹧鸪一词本身源自古希腊语“πέρδιξ”(pérdīx)。山鹑属与松鸡红腹锦鸡鹌鹑和雉类密切相关。

形态特征

山鹑属共有三个物种:斑翅山鹑体长250-310毫米,是体形略小的灰褐色鹑类。雄鸟的脸、喉中部及腹部桔黄色,腹中部有一倒"U"字形黑色斑块。与灰山鹑的区别在于胸为黑色而非栗色,喉部桔黄色延至腹部,喉部有羽须;灰山鹑体长约30厘米,是一种中等体型的灰褐色鹑。眉线、脸及喉偏橘黄。下体灰,至臀部白。雄鸟下胸有明显的倒“U”字形栗色斑块。两胁具宽阔的栗色横纹。与斑翅山鹑的区别在于胸块栗色而非黑色,并且无丝质喉羽。锈红色的尾羽在飞行时清楚可见;高原山鹑体长约28厘米,是一种体形略小的灰褐色鹑类。具醒目的白色眉纹和特有的栗色颈圈,眼下脸侧有黑色点斑。上体黑色横纹密布,外侧尾羽棕褐色。下体显黄白,胸部具很宽的黑色鳞状斑纹并至体侧。体形似斑翅山鹑,但上体富于黑色横斑,所以显得更暗和斑杂;下体亦具黑色横斑。这些中等大小的鹧鸪具有暗淡的嘴和腿,带有条纹的褐色上体和具有斑纹的棕红色尾部。雌雄两性都没有腿上的刺,唯一的羽毛区别是雌性在外观上更加暗淡。藏鹧鸪具有醒目的黑白脸部图案、黑色胸部斑纹和16根尾羽,而不是其他物种的18根尾羽。
高原山鹑
灰山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