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别名:刘太常),字东,号天诏,本名棣鉴,亦称洪举,东晋南阳人,外祖父是王羲之,王献之外甥,历任尚书、太常卿,很有才华。[1][2]刘瑾与桓玄一起品评过谢安和王献之,刘瑾雅善辞章,今《初学记》卷二十八存刘瑾的《甘树赋》一篇,文辞优美。[3] 主要作品
刘瑾的主要作品包括《甘树赋》、《殷祭议》[4]以及《又议》等。[5]其中,《甘树赋》描绘了甘树的生长环境及其特点,表达了对甘树的赞美之情。《殷祭议》则探讨了祭祀的时间选择问题,认为应尊重传统礼仪。而在《又议》中,他提出了对于祭祀频率的看法,强调应遵循五年的周期规律。
史书记载
据史书《初学记》[6]记载,刘瑾被认为是宋代人物,然而现今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他是隋朝时期的人物。此外,在《通典》中也有他的相关论述记录,如《殷祭议》和《又议》,分别涉及祭祀时间和频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