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鸠

分布于云南、贵州等地的动物
[zhè]鸪鸠,别名:隋阳、越雉、逐隐、怀南、山鸪、格[zhé]、越鸟、中国鹧鸪花鸡、鹧鸪鸠。鹧鸪鸠为早成鸟,出壳后即能随亲鸟寻食。鹧鸪鸠原产于中国的西部、北部和东部;在国外产于俄罗斯、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和克什米耳等地。《古今注》:鹧鸪鸠,出南方,鸣常自呼,常向日而飞,畏霜露,早晚稀出,有时夜飞,夜飞则以树叶覆其背上。《唐本草》:鹧鸪鸠,生江南,形似母鸡。《岭表录异》:鹧鸪鸠,吴楚之野悉有,岭南偏多,此鸟肉自而肥,远胜鸡、雉。臆前有白圆点,背上间紫赤毛,其大如野鸡,多对啼。

生理特征

鹧鸪鸠,体长约30cm。嘴短,雄者黑色;雌鸟上嘴角色,下嘴肉黄色。虹膜褐色。额和头侧几至颈项均棕色,眉纹黑色;颊部白色,下缘有黑纹;颏和喉均白色。上背黑,满布椭圆形白斑,羽端缀以栗色;下背至中央尾羽也黑,杂以波状狭,外侧尾羽端部纯黑;肩部栗色;覆羽暗褐,均有白点;飞羽暗褐,具白色横斑,最内侧飞羽与肩羽同。胸、上腹与上胁均黑色而密缀显著的眼状白斑,至下胁则转为自羽而杂以黑斑;下腹棕白。尾下覆羽棕色。脚短,橙黄色以至红褐色。雌鸟体色与雄鸟相似,但黑色较钝而沾褐色;白斑与纹均带棕色;下体变为棕白,杂以黑褐横斑。常栖于山地灌丛和草丛中。主食谷粒、豆类及其他植物的种子,嗜食蚱蜢、蚂蚁及其他昆虫。叫声响亮。在繁殖季节,1只雄鸟站在山岩上高鸣,若干雄鸟从不同方向的山顶上响应,此起彼伏,声音响彻山丘。3~4月繁殖。在草丛或灌丛中以干草、落叶等筑巢,内铺残羽。每窝产卵3~5枚;卵梨形,乳黄以至黄褐色,大小为37×30毫米。

品种介绍

鹧鸪鸠产于中国云南贵州南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安徽黄山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