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发生于唐大中十三年十二月至次年六月,在江南东道的浙东一带,发生了以裘甫为首领的农民起义。 该事件的起因是官逼民反,裘甫率义军反唐,是唐末农民大起义的前奏,揭开了推翻唐王朝农民战争的序幕。[1]
过程
十三年十二月,浙东人裘甫聚众起义,攻占象山(今属浙江)。次年正月,屡败明州城(今浙江宁波)官兵,进逼剡县(今浙江嵊[shèng]州),众至数千人。二月,大败浙东唐军于三溪(今浙江嵊州西南),打死官兵3位将官,百姓纷至投奔,队伍增加到3万人。裘甫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建元罗平(铸印称天平)大聚资粮,购良工,治器械,声振中原。三月,义军分兵攻打衢[qú]、婺、明、台等州(治今浙江衢州、金华、宁波、临海),夺取唐兴、上虞(今浙江天台及上虞东南一带地区),随后又向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浙东官兵屡战屡败,唐廷急调前安南都护王式为浙东观察使,统领诸道兵前往镇压。义军又北上余姚(今属浙江),杀县丞和县尉,东破慈溪,进占奉化,抵达宁海(今属浙江),杀掉县令而占据之。裘甫面对义军蓬勃发展的有利形势,没有采纳副将刘?提出的迅速攻取越州(治今浙江绍兴),沿浙江(今富春江、钱塘江)筑垒拒守,伺机向外扩展的正确方略,而犹豫不决,坐失良机。四月,王式率兵进屯越州,旋即分兵两路向东、南方向齐进。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