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福保

中国戏曲武生演员
孟福保:孟小冬的祖父,排行第七,又名孟长七,艺名孟七。后因三子孟鸿荣,人称小孟七,故称孟七为老孟七。孟七是排行老七的称呼,这在北方是司空见惯的。比如,余叔岩排行第三,即有人称他为余三,梅兰芳呼余叔岩为三哥,以示亲切;孟小冬排行老大,后来有人称她为孟大小姐。也有人按排行尊称的,诸如:陈十二爷(陈彦衡)、凤二爷(王凤卿)等,以示敬仰。

人物简介

孟七祖籍山东济南,他和胞兄孟六同是老徽班出身,擅演武净兼武生。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太平军在攻克武昌后,接着沿江东下,胜利攻占了南京,定为都城,改南京为天京。孟七当时还是位二十来岁的热血青年,他被眼前的这一农民起义运动深深吸引,激起了他的革命热情,于是从山东来到江苏,参加了太平天国革命。由于他是武班出身,并有一身好武艺,后被分到英王陈玉成主办的同春戏班当教师。陈玉成14岁即参加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英勇善战,屡立功勋。22岁时受天王洪秀全提拔,封为英王。他是一位富有思想远见的出色将领。军中培养的同春班,平时练武习艺,战时参加作战,战后唱戏与官兵同乐,这对培训将才、鼓励士气及文艺宣传,都有很大作用。

生平

孟七在军中辗转十余年,后因太平天国失败,北上京城搭班演戏。不久加入久和班,同班的还有大名鼎鼎的杨月楼、任春廷(任七)等一批武生演员。同治年间(约1872年),上海丹桂茶园业主(老板)刘维忠北上邀角,孟七与杨、任以及沈韵秋、杨贵小、金环九等均应邀南下到沪,演于丹桂园。由于当时上海京剧观众偏爱武戏,以至“剧场多见金鼓喧[tián],不闻琴韵悠扬”。就连后来“伶界大王”谭鑫培第一次到上海(1879年),第一天打炮戏也贴演大武戏《挑滑车》。而这次新来的孟、杨、任等,又个个都是技艺精湛的武生演员。有记载说:“沪人初见,趋之若狂。”这杨月楼原是三庆班程大老板程长庚的接班人,武艺超群,擅演猴戏,孙悟空出场时翻筋斗多达108个,收步不离原地,倾倒无数上海观众。而孟七除擅长靠、短打外,更兼武净,因此格外受到欢迎。他常演的剧目有《铁笼山》、《收关胜》、《七擒孟获》等。当时有评论说:“孟七扮相威武,台步庄严,嗓音清朗,武技纯熟。”他的短打戏如《花蝴蝶》中之邓车、《武十回》中之武松及《八蜡庙》中之费德公等也非常出色。他有时还演文武老生戏,如《下河东》、《潮北会》等,特别在全本《大名府》中饰卢俊义,唱做念打,俱擅胜场。可见他的剧学之渊博精深。此外,他的拳术尤为人敬重。故到上海后盛名卓著,并长期留在沪上。中年后较少登台,致力于培养第二代。光绪中期以后,受聘为天仙茶园老板赵殿臣出资开办的小金台科班任教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