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鹰

鹗科鹗属中的唯一物种
鹗(学名Pandion haliaetus)是鹰形目鹗科、鹗属仅有的一种中型猛禽,以鱼类为食,英文名Osprey,别名鱼鹰、鱼雕[3][2][1][6]。该物种在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atalogue of Life)中共有3个公认的亚种,它们在大小和颜色上以及地理区域上表现出一些差异[3][1]。鹗分布于世界各地,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越冬或繁殖。繁殖季节种群而异,非迁徙种群在冬季和春季繁殖,在12月至3月期间产卵。迁徙种群的繁殖季节为春季和夏季,产卵时间为4月和5月。已知最年长的鹗是一只25岁的雄性[1]
鹗生活在任何能保证巢穴安全和鱼类丰富的浅水区附近[1]。白头,黑喙,上体黑褐色,前胸有黑色颈圈,下体白色,腿较长,腕关节处有深棕色斑块[2][1]雌性鹗比雄性重,翼展也较长一些,雌性鹗有着较深的羽毛以及更加明显的黑色颈圈。幼年鹗与成年鹗相似,但其眼睛呈橙色,头顶上经常出现条纹,上翼为深棕色和背羽尖端呈浅黄色,前胸的黑色颈圈轮廓不太清晰[1][7]
鹗作为水生食物网的顶端的食鱼猛禽,饮食易于监测并可以与局部污染物暴露源联,使得鹗特别适合应用于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监测和生态毒理学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起,鹗一直被用作监测水生环境变化的哨兵物种[8][9][10]
人类活动是影响鹗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砍伐森林、收集鸟蛋以及杀虫剂的使用等导致许多地区的鹗数量从1950年至1970年急剧下降,1981年该物种一度从西班牙大陆灭绝[1][5][11]。随着杀虫剂滴滴涕(DDT)的禁用和一些保护措施的实施,该物种全球数量正在增加[1][5]。2019年被中国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附录Ⅱ中,2021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无危(LC)物种;2021年被中国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动物;此外,其在美国部分州被列为受威胁、濒危或特别关注的物种[4][1][5][12]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