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景烈

清代官员、学者
孙景烈(1706—1782),字孟扬,号酉峰,清朝著名学者。清乾州武功县(治今武功县西北武功镇)人。任翰林院大学士商州学正,1739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后休职。主持关中兰山书院、雩县明道书院,学生数百人。著作有《讲义课解》《酉麓山房存稿》《滋树堂存稿》等。[1][2]

人物生平

雍正十三年(1735),孙景烈中举人,授商州(治今商州市)学政。[3]由于他廉洁谨慎,辛勤于教育事业,被陕西巡抚崔纪以贤良方正推荐,朝廷加授六品官衔。
乾隆四年(1739),孙景烈中进士,[3]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因他志在钻研学问,对做官热情不高,终日读书,并不认真供职。加之言语不合皇帝之意,即于次年辞职回乡。[1]
当其将为学正时,皇帝命各地举荐贤良方正之士,陕西巡抚硕色首推景烈。景烈以如果答应举荐,将不能参加会试为由,坚辞不赴,于是被任命为学正。他廉而严于律己,勤以教士,商州人士竟相劝学。自休致回乡,家贫甚,平常惟母亲膳食不缺,而自己往往日进一餐,却雍雍自如,不闻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