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上市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且公司公开募集资本挂牌上市,是成为投资者可交易股份有限公司的流程或行为。[1][2] 境内IPO上市流程有:股份制改制-公司性质-业务-股权机构-辅导-制度完善-高管培训-资料准备-材料申报-审核-股票发行及上市-批文-路演询价-发行上市。[3][1] 通过IPO上市,企业能够向公众展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增强品牌知名度和价值,吸引更多投资者,获取资金支持并扩大业务规模,降低运营成本,包括财务费用和税务负担等。但相应的,企业也会失去部分隐秘性,管理人员的灵活性受到限制,上市后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4][5][1]
背景
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发布的“2010年上半年全球资本市场IPO及二次融资统计”显示,2010年上半年,深交所跃居成为全球融资金额最大的资本市场,中国也成为全球IPO最活跃的国家。其中华泰证券、中国一重和中国西电在IPO融资金额方面排名前十,而7月初农行又荣膺[yīng]“全球最大的IPO”。在IPO的增加的同时,银行再融资阴霾仍笼罩市场,在经历去年的天量信贷之后,银行的资金普遍趋紧。尽管市场扩容的脚步没放缓,IPO和再融资抽血效应此起彼伏,但目前并没有因此表现出过多的负面反应,相反市场在扩容下不断前行。同时,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2010年10月11日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并规定于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新股发行主导权终将彻底市场化的趋势。[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