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号

民族乐器
长号,又称长鸣、铜角、招军、马吹,喇叭等,是瑶族壮族苗族彝族哈尼族布依族土家族、维吾尔族和汉族等众多少数民族的唇振气鸣乐器。在瑶语中被称为“当嘹”,彝语中则称为“大巴拉”,布依语里是“莽列”,而在维吾尔语中,它被称作“卡奈依”。汉族人则习惯称它为大号、长尖、喇叭或尖子号等。[1][2]
长号在中国各地都有流传,尤其以广西云南贵州、新疆等省份和地区最为盛行,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和推崇。[1][2]

悠久历史

长号是由古代的角衍变而来。古代为军中乐,文献多有记载。《通礼义纂》记载:长鸣角也,按蚩尤[wǎng][liǎng]黄帝战于涿鹿,帝令吹角,为龙鸣,以御之。[3]魏武帝乌桓,军思归,乃减角为中鸣,其声尤悲,以应胡笳”(引《太平御览》)。《通雅》记载:长鸣今时之号通也,口圆而长,如竹筒,一尺五寸。又有小柄空管。从筒中抽出吹之,晋即有鸣葭。
汉代的鼓吹乐中,开始是用角和笳,后又以鼓和角为主要乐器。唐代段成式[]篥格》记载:革角,长五尺,形如竹筒,卤簿、军中皆用之,或竹木,或皮。[4]《唐书·仪卫志》记载:大驾卤簿,长鸣中鸣大角者皆二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