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点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常数
浊点(Cloud point[1])亦称云点,指油品冷却到某一温度时,油品中的蜡开始析出结晶,使油交混浊时的温度。[2]
均匀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温度变化时,引发相分离而突然出现浑浊现象时的温度点,就是浊点。表面活性剂的浊点与分子中亲水、疏水链的长短有关。疏水链相同时,亲水链越长,浊点越高;反之,浊点下降。有些物质(添加剂)的存在可改变表面活性剂的浊点,即所谓共存效应,故可通过加入此类物质而人为控制浊点的高低。[3]
油品浊点检测方法:将清澈透明的试样放入仪器中,以分级降温的方式冷却试样。通过目测观察或光学系统的连续监控,来判断试样是否有蜡晶体的形成。当试管底部首次出现蜡晶体而呈现雾状或浑浊的最高试样温度,即为试样的浊点,用℃表示。[4]目前浊点、冷滤点、倾点这三个蒸馏油中蜡形成的测量方法,被用于评估燃料低温流动特性和蜡晶形成的可能性。[1]

详细定义

(1) 油类、清漆等液体样品在标准状态下冷却至开始出现混浊的温度为其浊点。混浊是由于水分或固体从样品中析出。燃料油、润滑油等的浊点越低,则其所含的水分或固体石蜡越少。其估测一般采用国家标准GB/T 6986-2014石油产品浊点测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