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君子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
指被国民党当局逮捕的爱国会领导人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章乃器王造时史良沙千里。1936年5月,沈钧儒、邹韬奋等著名人士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在上海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释放政治犯,并与中共谈判,建立统一的抗日政权等。对此,国民党竟以“危害民国”的罪名,逮捕了沈钧儒、邹韬奋等七位救国会的领导人,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七君子事件”。事件发生后,全国各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营救运动,国民党政府被迫将七人释放。[1][2][3]

简介

1936年7月15日,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陶行知联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呼应国共双方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停止“剿共”。而当年11月12日上海各界救国会举行了纪念孙中山的活动,担任主席团成员的史良也要求国民党当局停止内战、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救国会多次同情中共的举动惹恼了当时急于“清共”的国民党当局,也得罪了上海的日军。当时日本驻沪总领事若杉即命令领事约见国民党上海市政府秘书长俞鸿钧,要求逮捕救国会成员。南京国民政府于11月23日上午,以“危害民国”罪在上海逮捕了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史良、李公朴王造时、沙千里7位救国会的领导人。移送位于苏州江苏省高等法院羁押。由于7人都具有相当的社会地位,因此被称为“七君子事件”。
七君子
毛泽东老师陈天倪(星垣)嘱莲溪书录的七君子回沪词六条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