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楞调

流行于山东成武的传统民歌
《包楞调》,又称《包楞戏》,是一种流行在山东成武的传统民歌,唱词很多,内容广泛,格式严密,曲调独具特色。[1]
1962年10月,成武县文化馆干部魏传经在田集镇小程楼村采访民间歌手周金英时,收集并记录了《包楞调》歌词,后由成武县第一中学教师孙啸天谱曲。1963年,在山东省民歌演唱会上,由菏泽地区代表队姚月兰演唱。演唱会后,由上海唱片社灌制唱片,《歌曲》杂志同年第四期发表,从此在全国流行起来。[2]这首歌曲因其独特的衬词“楞楞楞楞”而闻名,这些衬词在唱词中重复使用,构成了歌曲的一大特色。[3][4]
成武民歌包楞调的问世,填补了中国声乐史上民间花腔 的空白,打破了国外音乐界认为只有欧美才有民间花腔的论断。[1]现在《包楞调》由独唱发展为合唱、舞曲、器乐曲等形式,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5][4]

简介

周金英演唱的包楞调,64段词由一首诗发展而来。诗为:“晴空明镜,松峰凤鸣,星亭清静,景动风轻。”诗中的每个字按先后顺序演变成四段词,每段由四句组成。整个唱词内容表现广泛,春夏秋冬、山水花草、日月星辰、君王贤士、公子小姐、天仙神怪、名胜古迹等等,无所不包,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