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允中

鱼允中
鱼允中(朝鲜语:???,1848年—1896年),朝鲜王朝后期大臣,稳健开化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字圣轨,号一斋,本贯咸从(今平安南道甑山郡),出生于忠清道报恩郡。1881年作为绅士游览团的一员考察日本,同年又来到中国任问议官,1882年壬午兵变后回国,主张效仿中国洋务运动,实行“东道西器”的路线,因此他是事大党的代表人物之一。1894年后立场转变,参与了金弘集亲日内阁,任度支部大臣,积极推动甲午更张中的经济改革措施。1896年俄馆播迁以后逃亡回乡,2月17日在龙仁被当地百姓认出并杀死。

生平

游历中日

鱼允中是鱼若愚之子,他9岁时丧母,16岁时丧父,因此家境非常贫寒。鱼允中年轻时早上忙农活,晚上则刻苦读书,终于到同治八年(1869年,朝鲜高宗六年)时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获庭试文科丙科及第,初授承政院注书,后来做过一些小官。光绪三年(1877年,高宗十三年)出任全罗右道暗行御史,其间惩治贪官,颇有成绩,同时根据地方现状提出了包括革罢杂税、改革地税制度、改革漕运制度等10项改革方案,得到了高宗的重视。当时鱼允中与闵妃宠臣闵泳翊过从甚密,号称闵泳[]门下的“八学士”之一,因此那时的他通常被认为是闵妃集团的一员。
这时候,朝鲜已经签订了《江华条约》,被日本叩开了国门。鱼允中思考富强之策,准备游历外国。光绪七年(1881年,高宗十八年)四月,鱼允中作为绅士游览团的一员,前往日本考察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与他同行的,还有朴定阳洪英植尹致昊俞吉濬等后来朝鲜的风云人物。鱼允中一行60人在日本各地视察了3个月,对日本蒸蒸日上的国势叹为观止。然而等到绅士游览团归国时,鱼允中却径自前往中国上海,希望考察一下正在进行洋务运动的中国,并根据对中日两国的观察结合朝鲜的现状,研究一条适合朝鲜的改革之路。高宗也顺水推舟,任命鱼允中为驻天津的问议官,负责协助领选使金允植管理在天津留学的学徒事宜,并与清廷重臣李鸿章会谈。同年十二月回国复命,并向高宗报告了日本和中国的情况。当高宗问及日本是否对朝鲜“有他意”时,鱼允中指出:“对其无他意与否,在我不在彼。我得富强之道而行之,彼不敢有他意;不然而彼强我弱,难保无他事矣。邻国之强,非我国之福也。”光绪八年(1882年,高宗十九年)二月,鱼允中再度来到中国,负责《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的谈判工作。但当时美国代表薛斐尔已经前赴朝鲜,所以便没有参与谈判。鱼允中抵达中国天津以后,仍然任金允植手下的问议官,继续协助金允植的公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