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金太尔-抖音百科
麦金太尔(1929- )早年就读于曼彻斯特大学,先后执教于曼彻斯特大学、利兹大学、波士顿大学与维特比德大学,现任美国鹿特丹大学哲学系麦克马洪与哈克荣誉教授。麦金太尔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伦理学家之一,伦理学与政治哲学中社群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麦金太尔以其大量的著作,对摩尔以来的元伦理学进行了不懈的攻击。他的重要著作《追寻美德》(1981)、《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1988)以及《三种对立的道德探究观》(1990),在对西方现代性的根源的追溯中,促进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在当代的复兴。 人物简介
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AlasdairMacIntyre)(1929——)出生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他先在伦敦大学女王玛丽学院就学,于1949年获文科学士;两年后在曼彻斯特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随后,他先后在曼彻斯特、牛津、利兹和爱色克斯大学任教;在此期间,也曾作过牛津大学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特约研究员。1969年,40岁的他辞去爱色克斯大学的社会学教授职位移居美国,出任马萨诸塞州布兰迪大学思想史教授,1972-1973年,转任波士顿大学文学院院长、哲学和政治学教授;1980-1982年,赴任威尔斯利大学哲学系教授,1982-1988年,任范德比尔特大学的W·阿尔顿·琼斯哲学讲座教授;1988-1989年,赴耶尔大学怀特利人文科学中心作访问学人;1989-1994年,任鹿特丹大学哲学系麦克马洪—汉克荣誉教授 ,1995年应邀到著名的杜克大学哲学系担任艺术与科学教授。他还多次获得学术荣誉称号,1984年,曾任美国哲学学会东部分会主席。麦金太尔著述甚丰,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伦理学简史》(1966)、《世俗化与道德变化》(1967)、《时代自我形象的批判》(1978)、《美德的追寻》(1981)、《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1982)、《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1988)、《第一原理,终极目的与当代哲学问题》(1990)、《三种对立的道德探究观:百科全书派、谱系学和传统》(1990)、《依赖性的理性动物》(1999)等等。 思想历程
在对麦金太尔的思想进程进行勾画之前,首先必须承认,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工作。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麦金太尔在道德哲学领域中发表了许多重要著作,而且,在这段时间中,他的思想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并且,他的思想仍然处于发展之中。勾画麦金太尔思想轨迹的另一个难点在于,麦金太尔的伦理思想渗透着许多社会科学,比如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哲学等的想法。理解麦金太尔的第三个难点在于,麦金太尔属于那种以史拓论型的学者,他对于伦理问题的思考总是跟整个西方道德哲学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自己的看法往往隐藏在他对于伦理学史的叙述背后,如果不对西方伦理学的发展史有一个清晰了解的话,解读麦金太尔无疑是困难的。在这些看上去无法逾越的难点面前,我还是想尝试着对于麦金太尔的思想轨迹有一个大致的勾画,为后人的研究作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