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蕨是一种已灭绝的蕨类植物,是最古老的高等植物之一。根据化石记录,古蕨在上志留纪至中泥盆纪时期大量出现,但在二叠纪前已完全绝迹。 基本资料
莱尼蕨属(Rhynia)在苏格兰中泥盆纪的莱尼矿区中发现的,可作为裸蕨目的典型代表。莱尼蕨属的发生可追溯到古生代的志留纪(大约距今三亿五千万年到四亿年之间),到下泥盆纪时最为繁茂,在地球上分布极广,但在泥盆纪中期以后即完全绝迹。 莱尼蕨属有二种:大莱尼蕨(R.majorK.etL.)高达50厘米;莱尼蕨(R.gwynne-vaughani)仅10多厘米。莱尼蕨属的孢子体分横卧的根状茎与直立的气生枝两部分,无根,仅有单细胞突出的假根。直立枝二叉分枝,光滑无叶,或在气生枝上生不定枝adventitiousbranch),茎内已具有原生中柱的分化,中柱极小,木质部由管胞构成;韧皮部只有筛管。茎的最外层为表皮,外壁具角质层,皮层厚,表皮和皮层均含叶绿体。孢子囊圆筒形,生于分枝的顶端,孢子囊壁厚,成熟时不开裂,孢子囊腐烂后,孢子才散出。孢子同型。 裸蕨属(Psilophyton)此属与莱尼蕨属甚相似,亦有根状茎和分叉的气生茎,无叶,在气生茎基部生有刺状突起,裸露的枝尖,有时卷曲,孢子囊位于枝的尖端,常呈成对生长并向下垂 。 星木属(Asteroxylon)星木属的化石也在苏格兰中泥盆纪与莱尼蕨属相同地层中发现的,中国、德国和西伯利亚地区均有出现。孢子体有更 高度的分化,横卧的根状茎上生具分枝的原始根,以代替假根。直立的气生枝具主轴和分枝,分枝二歧,茎上密生呈螺旋状排列的细长鳞片状突出物。这些突起长不过3毫米,能行光合作用,与叶的机能相同,它可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使植物体能更有利地生长和发展,鳞片无叶脉的结构。茎的解剖构造和石松属很相似,有原生中柱,木质部呈星芒状,故称放射中柱,此属因此得名;韧皮部在木质部外面;皮层分化为内外二层,具叶迹。孢子囊着生在无叶枝的顶端。